我们的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400-658-0379

手机 :13526999888

固话 :0379-65160016

传真 :0379-65160018

邮箱 :info@lylzzg.com

大型仪器设施现状分析调研报告

时间: 2024-07-09 00:51:26 |   作者: 米乐体育app官方网站下载安卓版通用

  合校以来,我校仪器设施大幅度增长,设备总值由1999年底的0.54亿元,增至2008年末5.5亿元,其中单台价值10万元以上大型科教仪器设施数量,由61台件(资产额0.13亿元),增加至391台件(资产额1.1亿元),数量增长了6.8倍,资产额增长了8.5倍。大型仪器设施的添置,无疑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管理环节薄弱,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低下和重复建设等现象依然存在。如何将有限的大型仪器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与开发,调控增量、激活存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为科研教学服务,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的提升,研究手段逐步的提升,对高精尖仪器设施的需求日益强烈,推动了新一代科学仪器的发展。大型仪器设施种类的增多,早期的设备分类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需求,了解现有设备的类型及用途,对于设备的利用情况分析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根据科技部2003年3月发布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分类标准及编码规则(试行稿)》对我校现有大型仪器设施重新进行了分类,具体分类结果见表一:

  通过上表我们大家可以看出,我校分析类仪器292件,占到大型仪器设施总量的75%,分布在我校的15个学院(所、中心),在我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属于通用设备。工艺实验设备等其他各类设备占到大型仪器设施总量的25%,具有相对的专用性。数据表明,要做好我校大型仪器设施共享工作,首先应从分析仪器入手,逐步带动其他专用设备的共享开放。

  自我校合并组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实质性整合,教学、管理等工作已基本融为一体。但由于校区较多,大型仪器设施也较分散,其中南北校区各占三分之一,剩余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其他四个校区(详见附件1《大型仪器设施分布表》,从空间布局上,给管理与共享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安放在校级设备共享平台,由专职科研人员或实验技术人员管理,面向校内外开放,如大型设备共享管理中心(原生物技术中心);

  2. 安放在院级仪器管理中心,如食品学院测试中心、资环学院测试中心,配备专们人员做相关操作与管理,面向校内外开放;

  3. 在院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安放,由科研人员或教师专职管理,对学院或单位内部开放;

  4. 四是在某个教研室或课题实验室放置,由课题组成员或教师兼职管理,主要供课题组或教研室研究使用。

  就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前两种管理模式,由于使用范围广,共享程度好,仪器设施利用率较高;后两种模式从使用范围与共享程度来说,都较前两种模式会降低,因此,仪器设施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2007年,根据我校大型仪器设施使用情况,从机时利用、人才教育培训、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开发、管理规范与安全环境等七个方面对20万元以上的部分仪器设施进行了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标准,参加考核的仪器设备平均得分58.3分,总体未达到合格等级。主要原因是未达标设备比率较高,占考核仪器设备数量45.2%。通过对机时利用(该项目是考核评价权重值比率最高,权重值30%)项目的进一步分析,未达标设备占考核设备的50%,说明我校大型仪器设备总体的利用率不高,功能利用不全。

  合校初期,个别单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前未经过充分论证,盲目购买。在使用过程中,教学科研任务量不足,缺乏共享意识,致使利用率偏低。部分仪器依照研究项目要求,按需购置,但项目完成后,未能继续发挥作用,共享使用,导致了使用率逐步降低。

  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与物力,有偿使用、分配等管理机制的缺乏,无法有效调动仪器设备拥有单位的共享的积极性。出台有效的管理机制与配套办法,通过有偿使用、合理分配、评价奖惩等管理机制,引导大型仪器设备主动对外开放,一方面调动仪器设备拥有单位共享积极性,另一方面规定承担共享的责任与义务,确保设备资源保值、增值,逐步实现以机养机,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购置经费不同等原因,我校现有大型仪器设备拥有个体复杂,管理形式多样。除校级平台、院级测试分析中心等单位实行统一管理,配备专人操作外,很多仪器设备管理者是课题组、教研组,甚至个人,管理者本身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仪器设备只能兼管,根本没有精力考虑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客观上的阻碍了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我校现有实验技术人员224人,其中168人专职从事实验教学工作,56人从事科研辅助工作,专职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人员不足50人,按照现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391台件计算,现有人员根本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因此,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设备由科研人员或教师兼职管理与维护;而有限的专职管理人员中,水平也参差不齐;实验队伍人员不足与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开放共享工作与新功能开发等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由于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分散在各校区,管理模式封闭,各单位的科教人员、教师仅能了解自身接触到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信息,无法了解全校整体设备资源情况,想要获得运行状态之类的动态信息更是无从谈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

  围绕“ 211工程”、“985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针对各平台、学科建设方案中大型仪器设备配置计划,结合现有仪器设备资源,由学校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组和各学科组进行科学论证,依据论证结果 核定经费投入计划。论证时,除了论证其必要 性、可行性、先进性之外,必须充分考虑开放共享,从源头上减少重复购置,提高投资效益。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计划,统筹规划,科学投入,集中财力建设若干功能相对集中、设备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中心,促进学科间通用资源共享,满足科技创新需要。校级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心面向校内外开放,独立运行。鼓励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学院或学院之间联合建立院级大型仪器设备公共资源平台,以院管为主,学校实施宏观管理 。

  通过建立信息发布、申请预约、通知确认、经费补偿、分析评和奖励分配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配套相关管理办法,实现资源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的变革,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一方面,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行有偿服务,科学定价、统一收费、合理分配,促使仪器设备主动对外开放,逐步实现以机养机,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定期对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做效益综合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向全校公布,纳入学院考核指标,同时作为今后经费投入和调整仪器设施的依据。考核优秀并取得突出成绩者,学校对仪器设施所在单位和机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于长期管理不善, 造成设备使用率低甚至闲置的单位,通过网上公布、增量控制、设备调拨等措施予以相应处罚,促进设备合理配置。

  以现代化网络管理平台为依托,建立大型仪器设施共享系统,将全校单价在10万元以上、运行正常的仪器设施的详细信息按照规范形式发布,实现在线服务,网上管理。使我校师生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设备信息查询、预约和管理功能,为仪器设施有偿使用提供“绿色通道”。

  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人是关键因素之一。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利用、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提供高水平的开放服务等等,都需要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将资源共享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发展,保证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能够真正长期进行下去。

  首先,设立大型仪器设施实验技术与管理岗位;根据学校、学院共享平台仪器设施的数量和工作任务,配备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学院平台至少配1名)。共享平台可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实行岗位责任制与年度考核制。鼓励科教人员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施的管理、操作与新功能开发,挖掘设备使用潜力。

  其次,为使实验技术队伍迅速成长,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学校设立专项培训经费用于他们在理论水平、操作技术等方面的提高。

  同时,为了发挥设备效益,对设备原有功能不断进行挖掘,让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施功能进行研究开发,学校专门配备了实验技术人员大型仪器设施新功能开发基金。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实验技术队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型仪器设施的有偿使用与共享,涉及到体制、机制、人员、信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要有效地解决大型仪器设施利用率低的现状,实现有偿使用,应以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平台建设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为支撑,形成科学配置、布局合理、多层次、高效益、开放式的资源共享体系,逐步推进大型仪器设施资源共享与有偿使用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