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筛系列

释放质量红利 助力新区发展 “质量兴区”点燃贵安崛起新引擎

时间: 2024-06-30 20:08:44 |   作者: 振动筛系列

产品详情

  品牌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域总实力、竞争力的有力象征,也是一个地区形象展示的重要载体,更是企业赖以发展的非货币性资产,它是财富、品质与文化的集中体现。

  贵安新区自实施质量兴区战略以来,把“产品质量”作为一大核心,突出“高质量、严标准、坚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导向,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理念为指引,重视品牌建设,创造提质条件,释放质量红利,助力新区崛起。

  新区管委会先后出台了《贵安新区质量工作考核办法》、《贵安新区全方面推进质量兴区工作职能分工实施方案》、《贵安新区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等系列推进质量发展文件,为推进贵安新区质量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通过质量兴区和各类质量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新区初步形成部门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质量共治格局。

  数据显示,2015年,贵安新区工业产品生产环节省级监抽合格率100%,流通环节省级抽检合格率81.8%,食品省级监抽生产和流通环节合格率分别为100%、97.8%,食品快检合格率100%,药品及医疗器械产品省级监抽合格率100%,农产品省级监抽合格率100%。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定并有所提升。

  产品质量建设,需要的不仅是任务明确的全方位地毯式大检验,同时也要有一整套高标准的激励作战策略。《贵安新区质量考核办法》明确考核任务落实到新区各单位、各部门和乡镇政府;《质量兴区实施意见》同时明确了15个方面30余项质量奖励,其中,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的单位给予高达200万元的政府奖励。

  按照新区的规划,到2017年底,工业产品生产领域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达到89%、90%、91%,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达到91%、92%、93%,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逐年达到96%、97%、98%,药监抽查合格率逐年达到95%、96%、97%。农产品和食品实现优质、生态、安全,制造业主要行业重点产品质量水平接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而产品要赢得市场,质量是品牌基础。贵安新区强调质量,早在《贵安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3-2030)》里就对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指标进行了规划,并在六项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组织实施“品牌推进建设工程”,突出了品牌带动战略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贵安新区关于全方面推进质量兴区工作实施意见》意见里也首先明确了“培育储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思路。

  2013年至2014年,全区培育创建省名牌产品累计13个,2015年继续申报省名牌产品6个通过现场评审成功获批。

  2013年至2014年,全区有效注册427件,省著名商标有效数为4件,其中,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压机械式随钻震击器、LX型整体式螺旋稳定器、ZJS型震击加速器、双向液压式钻柱减震器、全机械式随钻震击器等5个产品成功申报获批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安新区清溪制面厂“清溪及图”商标、高峰镇贵元米厂“贵元”商标分别申报获评2014年贵州省著名商标。

  去年,贵安新区品牌建设工作力度持续发力,将具备名牌产品培育条件的企业纳入新区服务企业“百千万”工程、“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年”等多项工作。2015年申报贵州省著名商标1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贵安山禾、竹叶布依”等商标共66个件,已获正式受理正待审查。2015年申报贵阳中医学院花溪新校区图书馆工程、贵州民族大学花溪新校区图书馆等2件“黄果树杯”优质工程质量奖。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申报了全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2014年获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2015年加快标准体系制定,形成20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综合体系。

  不断加强检验测试力量,2015年全区实验室参加全省多项能力验证结果均为满意,居全省前列。在2015年“质量月”期间召开品牌培育表彰会议,对2014年辖区内获评贵州省名牌产品6个、贵州省著名商标2个进行表彰,根据《贵安新区全方面推进质量兴区工作实施意见》有关奖励制度,兑现奖励企业120万元。

  贵安的目标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和技术标准化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品牌经营道路,全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一批贵州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到2020年,有效商标注册量超过1万件,形成10个以上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这些华丽的数字,离不开的正是质量这两个字。从品牌企业到品牌经济,从品牌经济到品牌贵安,年轻的贵安正在努力成为专注品质的代名词。

  “共建质量大业 共享发展成果”,随着覆盖整个新区的“质量月”活动开展。通过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宣传、质量整治以及群众性质量活动,旨在促进质量水平迈向中高端,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解决重大质量上的问题,促进全社会质量创新。

  通过构建市场监管格局,强化产品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监管。2015年8月,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率先在市(州)级层面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家单位职能。通过4个月的工作开展,产品质量多头监管局面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全环节监管能力逐步加强,市场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整治进一步加强。

  我们有目共睹的是贵安质量建设的决心,而更重要的是群众获益是贵安质量建设过程中释放的质量红利。

  质量基本的建设提级,集贸市场民生计量政府“买单”,新建居民小区“民用三表”底数清、在用器具检定率100%;“质检利剑、红盾护农”,打假制劣、消费维权,产品质量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打击有力,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惠及的是人民群众。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开展液化瓶装燃气销售站(点)安全检查,开展建筑施工工地用建材产品专项检查,全年2次重点检查直管区建筑工地在用建筑材料产品。开展药品、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新区产品质量监督的保障涉及是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高峰镇为例,全镇农业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每月进行2—5次常规农药检测,每年共抽检300余个蔬菜品种,总合格率达99.7%,保障群众的菜篮子安全。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新区在产业总体布局上尊崇的便是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围绕《中国制造2015》,新区一手抓新兴起的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产业形态快速形成。

  三大通信运营商云计算基地一期、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逐步投产,以大数据引领的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五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迅速。

  事实上,贵安围绕新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大健康产业等制造业,生态文化旅游、高端商务服务、现代商贸物流、科技教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观光休闲现代都市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质量任务、量化质量目标上,全面达到《质量发展纲要》和质量兴省指标要求,部分指标甚至高于上级规定。

  新区规划建设七大产业园区、贵安综合保税区验收合格封关运行、成立贵安创客联盟总部基地和贵安创客服务中心、贵安高铁枢纽站、环城快铁贵安段、湖林铁路东移改线快速推进……一大批涉及新区长远发展的水、电、气、讯、治污等基础性工程全面实施。

  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绿色贵安三年会战”、“五区八廊百园”、“十河百湖千塘”生态水系建设等生态工程加快推进。

  民生事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开工建设统计贵安医院、北师大贵安附校等重点项目,率先实施高中三年免费教育,高标准建设12个新型生态智慧安置社区。

  三年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贵安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到20亿元增加到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173元增长到2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91元增长到9600元。

  在贵安,质量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作用将日趋明显,并为迈向“质量时代”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过去三年,贵安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到20亿元增加到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2亿元增长到4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0.83亿元增长到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173元增长到2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91元增长到9600元,创造了快进的“贵安速度”。

  贵安以促进新区质量事业大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提升公司质量水平、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为重点,加快提升新区质量水平,全方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生态及环境等行业领域质量发展水平,促进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质增效。

  贵安新区质量兴区战略的实施,不单单是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质量大会和质量兴省精神在新区的不断推进和贯彻落地,更重要的是质量发展要求与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开发建设相结合的不断探索,而新区的发展也不断体现质量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常态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

  新区实施质量兴区战略,核心是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的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外延上推进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社会治理、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能耗等。最终目标是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模式,助力新区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让质量兴区战略与“城乡统筹、创新发展、开放开发、先行先试”原则相统一,新区科学规划,建设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取得了一批发展成果,夯实了质量基础、惠及了经济民生,群众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